兩岸關係是台灣安全與發展的關鍵,蔡政府雖不願接受「九二共識」,與大陸關係陷於低潮,但仍能嚴守「維持現狀」承諾,謹慎處裡兩岸議題。在中共19大前夕,雙方有意無意釋出若干善意訊號,兩岸政治氣氛出現逆轉跡象。但此時驟然傳出偏獨的賴清德獲任命,將成為蔡英文政府第二任閣揆的消息,令北京困惑,這是什麼訊號,是準備「硬碰硬」嗎?



大陸的困惑並非沒有道理,蔡政府的外交與兩岸部門確能遵守「維持現狀」宣示,但文化與教育部門卻積極推動「去中華」政策,加速鬆動兩岸文化、歷史與社會關係的連結。這已經讓大陸對蔡政府「維持現狀」的誠意產生懷疑,如今又任命討厭中國、喜歡日本的賴清德組閣,是準備讓台灣加速親日遠中嗎?

賴清德性格率真,直言敢衝,從不避諱個人台獨傾向。今年5月,他出人意表在台南市議會說自己「親中愛台」,訪美時又發表「廢除台獨黨綱不是問題、接受『九二共識』」也不是問題」談話,引起社會很大的爭議。看來他有意在兩岸問題上改採較彈性的態度,但獨派背景卻讓他承受沉重的壓力,最後不得不重回台獨立場。

賴清德可能受到柯文哲的啟發,賴、柯2人背景相似,出身醫界、深綠理念,都有很高的政治聲望與未來的想像。展望2018地方選舉,甚至2020、2024兩場總統選舉,兩人可能是直接競爭關係。賴似乎刻意仿效柯文哲模式,在獨派色彩問題上轉型,未來政治發展空間可能更寬闊,只是天不從人願。

從大陸官方背景媒體對賴清德組閣的報導觀察,北京對此事顯然採取負面解讀。在19大前夕,北京反彈的力道會多強,目前很難預測,但依中共決策慣性與官僚政治文化判斷,後座力可能非常強烈。畢竟陳水扁2000年就任後採「四不一沒有」兩岸新中間路線,2年後卻在選舉壓力下改採「一邊一國」激進路線,北京記憶猶新。

蔡政府首先應認知此事的風險,國安單位須以嚴肅態度應對,一方面應強化資訊的搜集與研判、準備好所有可能備案,作好第一時間危機處理;二方面應對大陸釋出有力的正確訊號,避免北京做出錯誤的判斷與決策,造成不必要的兩岸風險。

賴清德組閣未必對兩岸關係全然是負面訊號,第一,兩岸是總統職權,兩岸政策由總統決定,陸委會主委及外交部長並未更換,代表「維持現狀」政策不變。第二,蔡賴體制可能更有機會在兩岸政策上做出調整,甚至轉軌。賴清德是務實的政治人物,接任閣揆後將有機會進一步了解並參與兩岸、外交和國防事務,將有助於深綠務實認識當前中國大陸的情勢和國際現勢,加上他的年齡優勢,和年輕世代有順暢對話的意願與能力,也有利於「天然獨」客觀認識兩岸與國際現勢,賴的轉型不容易,但不是不可忠訓期待。

組閣後的賴揆必須勇於自我挑戰,該髮夾彎就髮夾彎,更要提升格局,關心地方,更要關心兩岸與國際;關心庶民生活,更要關心國家發展。不論行政、立法兩院的運作,或是一例一休和年金改革的後續爭議,都必須展現更強的溝通能力和更大的耐心;在立法院詢答必須改變直言敢衝的個性,在野黨必然針對賴揆的台獨立場、「親中愛台」、「廢除台獨黨綱」等,涉及兩岸和國家定位的敏感議題提出挑戰,尤其對於有關兩岸外交爭議和對岸機艦繞台等國安議題,賴揆必須嚴守蔡總統以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大原則,不能在答詢時逞口舌之快,造成兩岸關係不必要的衝擊。

國防、外交和兩岸關係由總統統轄,然而,民進黨內派系政治光譜不一,行政部門或個別立委往往在獨派壓力下,出現偏獨政策或法案單兵攻擊亂象,造成蔡政府在兩岸政策上經常左手打右手,形象錯亂、力量相互抵消的問題。

賴揆上台後應展現執行力忠訓國際,不要再出現不同派系互扯後腿現象。文化、教育兩部的「去中華」爭議,應改採務實、求穩政策,讓新閣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務實解決當前經濟、民生難題,避免徒然引發不必要的爭執而自我消耗。

(中國時報)

F8C444737A3EC035
arrow
arrow

    kathlewq8n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