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期中國麥當勞改名為「金拱門」,引起外界一面倒的「老土」批評,但事實上,這起看似搞笑的改名風波,卻代表著中國投資者在買下麥當勞後,不僅有其稅務籌畫的考量外,更有積極展開品牌本土化的布局,創造中國版麥當勞的企圖心。



今年8月8日,美國麥當勞宣布其在中國和香港業務的出售案,已完成交割。內容為美國麥當勞和中國中信股份、中信資本及凱雷投資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成立新公司麥當勞(中國),並由新公司出資20.8億美元收購原美國麥當勞在中國、香港的業務,其中中信系持有52%股份,凱雷持有28%,美國麥當勞僅保留20%。

股權出售 特許經營

值得注意的是,這起股權出售案中,美國麥當勞並無出售品牌名稱使用權,僅為20年期限的「授予主特許經營權」,也就是說,理論上20年後新公司若欲繼續使用麥當勞品牌,就必須向美國麥當勞支付特許權使用費。

同時,由於新公司以中國央企中信集團旗下公司為主導,近日熱議的「改名風波」似乎也順理成ok忠訓章。分析人士認為,雖然新公司強調品牌名稱目前仍是麥當勞不變,僅註冊名稱變更,但在品牌授權有其時限的情況下,盡早改名也有助於在營運成熟後擺脫制約,讓金拱門「扶正」,成為中國版的麥當勞。

大陸產業創新服務平台「億歐」也刊專文稱,自2014年發生食安問題以來,中國麥當勞業績曾連4季下滑,近年也因消費模式改變、中式快餐興起、人們不再覺得麥當勞比較「高大上」,未來在中信入主,及本土化轉型下,也許能創造新契機。

稅務考忠訓量 精打細算

不過,對於這起交易和改名風波,大陸專欄作者楊散逸提醒,其背後隱含不少「精打細算」的稅務考量,目的就是替麥當勞未來在中國經營,降低成本。

楊散逸說,更詳細的拆解整起交易的控股架構後,發現各家共同成立新公司(現名為金拱門中國管理公司),以此收購原美國麥當勞中國、香港業務(現名為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的股權營運,可構成間接股權轉讓,若管理公司是能避稅的境外公司,就可能替組織架構省下上億元人民幣轉讓稅費,此外,這樣的控股架構也能省下約15%的預提所得稅,為各方省下了大筆花費。

(旺報)


6AF1A88C01BB52C7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thlewq8np 的頭像
    kathlewq8np

    宋欣怡

    kathlewq8n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